|
|
|
|
|
|
浙江工業大學
|
|
浙江工業大學坐落于風景秀麗的杭州市,始建于1953年,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創立的浙江中等工業學堂,先后經歷杭州化工學校、烏溪江化工學院、浙江化工專科學校、浙江化工學院、浙江工學院和浙江工業大學等發展階段。目前已發展成為以工為主,文、理、法、經濟、醫藥、管理、教育等兼容的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博士后流動站、博士、碩士學位和MBA授予權、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碩士研究生免試推薦權和外國留學生、港澳臺學生招生權。
學校現有三個校區,共占地面積3200余畝,校園建筑面積84萬平方米。學校設有二十一個學院兩個部:即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經貿管理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院、人文學院、藥學院、理學院、法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健行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之江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國際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軟件學院、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社會科學部、體育軍訓部。學校目前有在校全日制本專科學生28000余人,研究生1600余人。學校教職工2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800余人,共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4名。學校現有博士點12個、碩士點71個,本科專業52個。學校固定資產總值18.2億元。圖書館面積3.2萬平方米,藏書(含電子圖書)280余萬冊,中外期刊17000余種。
學校始終把主動適應浙江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作為辦學宗旨,努力把我校建設成為浙江省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基地和工程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基地,向建成國內知名的綜合性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發展目標邁進。通過多年的努力,學校實現兩個轉變,即在辦學結構上從單一的工科門類向綜合性高校轉變,目前學校設有理、工、文、法、經濟、教育、管理、醫藥等八個專業門類;在辦學內涵上從教學型向教學科研型轉變,學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有較大提高,現擁有“綠色化學合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博士后流動站,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研究所(中心),7個省重中之重學科,2個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1個省級重點學科。 先后有250余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發明獎和科研成果獎,其中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10項,獲準專利280余項,近五年,科研經費到款數平均以每年近3000萬元的速度穩步增長,2005年度經費到款數達2.43億元。學校在抓工程開發的同時還注重學術研究,2004年被國際上SCI、EI、ISTP三大索引機構摘錄的論文數分別為135篇、72篇、65篇,國內排名分別為第55、62和52位。
學校始終堅持把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放在首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培養工程創新人才為核心,重視基礎理論教學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多次在國際、國內各類大賽中取得優良成績,獲得國家級大獎。2005年,獲第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總體成績列全國高校第11名;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競賽等比賽一、二、三等獎58項;獲全國大學生田徑、武術、定向金牌7枚,銀牌12枚和銅牌6枚,并獲浙江省首屆大學生游泳錦標賽團體冠軍。學校被教育部批準為第二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第三批全國教育技術培訓中心。學校畢業生以基礎扎實、工程技術開發能力強而普遍受社會歡迎,許多畢業生已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骨干,為國家特別是浙江省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對外交流活動日趨活躍,已與美、英、法、德、日、比、澳、俄等國家的28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協作關系,開展學術交流、聯合辦學、科學研究等活動。目前,學校招收了來自15個國家、地區的留學生,學習漢語言、中國文化及本科專業課程。 學校校辦產業走與學科建設和科研開發相結合的發展之路。以學校科技成果為依托的校機械廠、化工廠、化工設備廠被確定為浙江省校辦產業骨干企業,化工部建設司定點產品生產企業。學校后勤順應社會化改革潮流,優化、調整發展投入,組建了后勤集團公司,按企業化經營、社會化運作,建立滿足辦學需要的市場化、社會化后勤保障系統和服務體系。
學校各項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先后獲得"全國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全國先進教務處"、"全國高等學校科技管理先進單位"、"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分配先進集體"、"浙江省模范集體"等榮譽稱號。 |
|
|
|